2023房市頭條解析/平均地權條例上路 投資客撤退預售市場大洗牌

image source:pexels

文/陳之玥

房產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統計調查的2023台灣房市網路十大頭條新聞,其中排名第三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網路聲量超過12萬,我們回顧時間序可以發現,該案是鑑於疫後全台房市炒風再起,許多投資客藉著預售屋換約轉售,短期內賺取高額利潤,甚至出現全台排隊買房奇觀。

為遏止炒作風氣,2021年底,由內政部通過修正草案,全面禁止預售屋換約轉售,當時甚至研議炒作房市最高處3年徒刑或罰金5千萬元,引發產業界強力反彈及投資客換約群組一夕間瓦解的現象。

後來歷經不斷的溝通與修正,2022年4月,行政院會通過部分條文修正草案,2022年12月底完成初審,於2023年1月10日完成三讀,正式在7月1日上路,修法五大重點及影響性分別如下:

1、限制換約轉售

民眾在購買預售屋或新建成屋後,除了配偶、直系或二親等內旁系血親,又或符合內政部公告的特殊情形,例如簽約後因非自願失業等重大事故,並經地方政府核准外,不得讓與或轉售,建商也不能同意或協助,違規者將按戶(棟)處罰50萬至300萬元

影響》

從實價登錄資料可以發現,2023年6月《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前夕,預售屋交易爆大量,單月就成交近1.4萬件,是近2年多來單月最高,上路後7月份交易量立刻腰斬,僅6,000多件,可見該修正案可說徹底改變預售屋市場。

過去,預售屋有著頭期款可依工程進度分期繳納優點,大量吸引暫時手頭自備款不足的民眾,再加上可以在交屋、申辦房貸前轉售,財務操作相對具彈性,甚至對投資客來說,若是在房市上升期,更是短期內低成本、高槓桿的投資商品。

不過,自從新法上路後,一來交屋前不能轉售,再加上房地合一稅要從交屋後才開始計算,等於民眾在簽訂預售屋當下起,就有三年工程期加上五年房地合一稅閉鎖期,足足八年才有較大的轉售獲利空間。

此法一出,立刻讓短進短出的投資客撤退預售市場,而過去客群鎖定投資客的預售案件銷售遇瓶頸,僅剩自住客撐場,這會造成往後建商在規劃預售屋時,以自住產品為主力,且民眾在下訂前,也會更審慎考量自身的財務狀況。

2、重罰炒作行為

若有散播不實資訊影響交易價格、透過通謀虛偽交易營造熱銷假象、利用違規銷售影響市場交易秩序或壟斷轉售牟利,將按交易戶(棟、筆)數處罰100萬至5,000萬元

影響》

過往不管是預售屋的銷售人員,或是中古屋的仲介,不時可見疑似由業者安排的多組客戶同時帶看,或是上述所說的排隊買房熱銷情形,甚或是建案在未公開前,就放出風聲已熱銷數百戶等情況,都是房產業界常見的銷售手法。雖目前尚未有業者因炒作行為被開罰,但也以某種程度的讓房市評論員、房產業者發言轉趨謹慎

3、建立檢舉獎金制度

民眾對於不動產銷售買賣或申報實價登錄違規行為,可檢具事證向地方政府檢舉,如經查證屬實,將由實收罰鍰中提充一定比率金額作為獎金。

影響》

立意良善,不過一來因獎金高,房產業界擔心有不理性的檢舉達人出現,但同時因採取實名制,也被詬病降低民眾檢舉意願,目前尚未出現有成功檢舉案例。

4、建立私法人購買住宅許可制

私法人(舉例:財團法人、社會法人)購買住宅視需要性不同,有些「需經內政部許可」,且購買後5年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限制,以防止變相短期炒作。

影響》

共有兩種影響,一是開發商擔心未來若要進行危老都更整合,卻受到不得轉售限制,開發案將窒礙難行,對此,內政部表示都更危老案或可不需經許可,不會影響建商的營運;第二衝擊豪宅市場,因過往有許多富豪為節稅及好貸款等原因,多以公司名義購置豪宅,現在私法人購屋後5年內不得轉售,將讓豪宅市場更加緊縮

5、解約申報登錄

預售屋買賣若有解約情形,建商要在30天內申報實價登錄;違規者將按戶(棟)數處罰3萬至15萬元

影響》

房市交易更趨透明,尤其是過往幾乎難以窺見的預售屋市場。

房市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