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房市頭條解析/建商倒閉、爛尾樓現蹤 購屋族不心慌專家曝三招自保

image source:pexels

文/陳之玥

由《房產溫度計》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統計調查的2023台灣房市網路十大頭條新聞,其中排名第七為建商倒閉、爛尾樓湧現,網路聲量也有4萬多。

延伸閱讀 ✎ 2023台灣房市網路十大頭條新聞 聲量冠軍是它!

事實上,這幾年政府不斷限縮建商資金來源,包含購地貸款降至五成,其中一成還要待建案動工後才撥款,並限期十八個月內動工,否則要調高利率並逐步收回本金;建築融資也降至四成,等同於一般人購屋邏輯一樣,貸款成數越低,自備款就要越高。與此同時,央行也在2022年調高建商買地、餘屋貸款的風險權術上調至少50%,這也提高銀行放款給不動產業的門檻。

在上述情況之下,銀行自然也會篩選客戶,因此許多借不到錢的中小型建商,就會轉向利率翻倍以上的民間租賃公司、票券公司借款,資金成本變高,加上營造成本上揚,讓一些資金實力不夠雄厚,或者是資金槓桿開太大的小型建商面臨經營危機,也因此在全台各地都陸續發生小型建案發生建商跳票,甚或倒閉、爛尾樓情形發生。

有躍上新聞版面的包括新北市中和區青慕淳、新北市樹林區凱旋大苑、新北市三重區智寶家和、台北市北投區泊山妍,甚至連大安區都有建案大安文樺發生建商跳票事件。 

這些建商不管地點好壞,都有一個特徵是屬於中小型建商所推出的建案,多數銷售狀況也都不錯,會產生財務危機的原因雖然不盡相同,但資金成本壓力絕對包含其中。也因此,就有專家曾提出,現在購買預售屋,將會是史上風險最高的時期,而有意購買預售屋的民眾如何自保?可以從幾點來考量:

1)慎選資金雄厚建商

如果要購買預售屋的民眾,第一個建議是挑選上市櫃建商,如國泰、興富發等,原因在於其具有多元、豐沛的籌資管道及能力,財務上也相對公開透明;另一個選擇則是雖然沒有上市櫃,但是具規模性的大型建商或是老牌在地建商,例如寶佳、茂德、元利、國美、中悅等,因市場普遍認知此類型的建商財務實力完全不輸給上市櫃公司。

像上述兩類型建商,在籌資上,因案量大,一來銀行放款意願高,同時勢必也可以爭取到較便宜的資金,較不容易發生爛尾情形。


2)大代銷賣的建案更有保障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除了挑選建商此外,要避免買到爛尾樓另一個眉角,便是挑選由大型代銷公司所銷售的建案也相對有保障,「我自己做過統計,海悅、甲山林、新聯陽、創意家、甲桂林、信義等大代銷,近十多年幾乎沒有發生過重大交易糾紛,原因在於,對代銷來說,一個總銷10億元以上建案,包銷佣金至少數億元起跳,講白的是萬一建商倒閉,代銷請不到款,損失比購屋族還多,他們自然會審慎評估建商背景才接案。」

何世昌指出,可以觀察近期發生爛尾樓、一屋二賣等糾紛的建案,不外乎是小代銷所銷售,或者小建商自建自售,一來小代銷為了接案,自然會放寬接案標準,二來小建商自建自售其實風險最大,因為少了一層代銷公司把關,「尤其這幾年景氣好,很多外界根本不知道背景的小建商冒出來,這些都要特別小心。」

《房產溫度計》名家徐佳馨則表示,如果自己喜歡的正好是小建案,她建議,不如等到建案興建至結構體時再考慮,風險相對低。

3)搞懂履約保證制度

購買預售屋不管如何慎選建案,都絕對不是零風險,因此,搞懂履約保證制度,挑選萬一真不幸遇到爛尾樓情況時,仍能保障自己的履保機制。簡單來說,若能選擇價金返還制度是對消費者最有利的選項,這一方式是萬一建商出事時,金融機構會退還消費者所有繳出的購屋金。

延伸閱讀 ✎ 買到爛尾樓 自備款被銀行拿去幫烙跑建商還債? 一文看懂履保陷阱

此外,市場上常見的不動產開發信託就具有續建機制,何世昌提醒,續建機制也分成承諾型續建,也就是建商在信託時已找好第三方建商,且跟銀行簽下信託契約,萬一原先建商出事,可由第三方建商承接續建,不過相當少建商採此機制,另外一種則是較為常見的協商型續建,是否成功續建仍待評估。

房市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