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緩解租屋需求 卻被購屋族視為嫌惡設施?專家刻板印象迷思

image source: 示意圖/翻攝台北市政府安心樂租網

文/戴婧雯

你知道台灣「社會住宅」的規模有多大嗎?內政部數據顯示,截至113年11月底,全國社會住宅包括既有、新完工、興建中及已決標待開工(不含規劃中),共計有433個基地,提供11萬5,101戶,分布於97個行政區,成為租屋市場的重要一環。這些成果背後,是內政部推動「直接興辦、包租代管、租金補貼」等政策的努力,旨在實現「百萬租屋家庭支持計畫」和「居住正義」的目標。不過,社會住宅卻意外成為部分購屋族的「困擾」。

社宅周遭能買嗎?網友直言:便利與隱憂並存

一名網友在PTT分享自己看中楠梓的兩個建案,其中一處周邊即將興建社會住宅。原PO坦言雖然未來生活便利性高,但仍擔憂居住品質受到影響,於是在PTT發文請益:「房子買在社宅附近到底好不好」?

貼文迅速引起討論,多數網友將社宅視為嫌惡設施之一,認為可能對居住品質帶來負面影響,「你就想怎樣的人口會住社宅」、「千金買屋萬金買鄰」、「不好啊,我買房都挑社宅沒在附近的」。不過,也有網友抱持正面看法,認為社宅周邊生活機能完善,不應以偏概全,「我家附近的社宅有公共設施還有行政中心,辦事有夠方便」、「去看看新店社宅,高端人種很多」、「社宅附近的平價餐廳比較多」;有網友更直言:「現實就是你根本不太會跟你附近大樓鄰居有什麼交集」。

拒絕偏見、破解迷思!專家剖析社宅對社區的多元影響

對於部分網友的看法,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表示,部分民眾認為社宅的興建會增加住宅供給,壓低房價,且住戶多為社經弱勢,可能影響居住品質,因此將其視為嫌惡設施,但這些看法多源自刻板印象。事實上,社宅採取「只租不賣」政策,入住者需經過抽籤等程序,並不會對市場造成供應壓力。此外,現代社宅與建商興建的普通社區在規劃和建設標準上差異不大,並不會成為區域房市的扣分項。

莊思敏進一步指出,社會住宅的興建往往帶來正面效應。首先,人口進駐可促進當地消費需求,帶動商業發展;其次,社宅住戶租約到期後,許多人會選擇在周邊購屋,形成穩定的房市需求。此外,社宅規劃強調共享空間與多元公共設施,例如托嬰中心、運動場地、開放圖書館等,不僅提升住戶生活品質,也能促進與周邊社區的良性互動。因此,社會住宅不僅不會對房價造成負面影響,反而可能提升區域整體價值,為地區帶來長期增值潛力。

房市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