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助攻永續!鏈結建築業推動綠色金融
image source: 示意圖/ChatGPT
文/台灣銀行家
為達成全球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國發會於2022年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金管會也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並在2024年發布第二屆「永續金融評鑑指標」,持續著重「永續發展綜合指標」與「環境(E)、社會(S)、公司治理(G)」三支柱指標構面。
但建築業目前仍偏重環境構面,僅考量建築環境碳排揭露部分。綜觀國際永續金融與ESG整體趨勢,應以聯合國發布達成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人權為主,且人權應以ESG的「S」為起點。因此,「人本健康、地球永續」為建築環境與基本人權的重要核心,未來更應全面推展台灣淨零健康建築,以符合國際永續金融潮流。
台灣金融研訓院主辦「永續金融於建築ESG脈絡發展與未來趨勢」演講會,邀請成功大學能源科技與策略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江哲銘、合庫證券投顧公司董事長徐千婷、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系主任陳振誠、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員王嘉緯、台灣養生建築協會理事長楊織宇,針對相關議題提供精闢觀察與見解。綜合座談時,亦邀請華南銀行副總經理江景平加入與談,期能透過永續金融的力量,共同推動建築業淨零建築轉型。
建築不只減碳 還要注重人本健康
早在二十幾年前,江哲銘就投入健康建築推動工作,對近年來日益受重視的淨零碳排與健康福祉發展背景瞭若指掌。
他指出,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目的為解決人權問題,所以先有社會(S)。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等簽署通過,環境(E)議題逐漸出現在世界各國討論之中。1990年國際開始發展綠建築,1999年台灣推動綠建築標章,並在2004年推動綠建材。2015年聯合國公布CSR與SDGs17項指標。2020年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GRI)公布GRI永續報告書的準則,並於2023年實施;2021年歐盟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並於2023年試行,以及2022年金管會發布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2025年要求上市公司應揭露ESG訊息等,皆呼應環境(E)的重要性。
然而,國內建築業目前推動ESG,較著重於環境(E)的部分,投入節能減碳、盤點碳盤查等工作。在淨零轉型時代,內政部已定調今明兩年的任務為淨零建築轉型,以社會(S)為基礎,即以人權為起點。國發會也提出,邁向淨零建築轉型過程中,應確保內部員工、消費者及上下游供應商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可獲得充分保障。
也就是說,人本健康必須與環境永續、淨零建築互相連結。江哲銘建議,應以綠色金融的力量,促使國內企業根據GRI永續報告書的準則,來盤點社會(S)的表現,同時也帶動建築業推動淨零建築。他特別提醒:「不只要建築物節能減碳,還要注重居住者的健康福祉。完整的永續報告書,E與S應是等量且並重。」
產業達成淨零排放 金融業扮助力
「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與建築業密不可分。」徐千婷指出,根據中央銀行金融統計月報,2024年3月底,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37.08%。全體銀行包含本國銀行、外國及中國銀行在台分行,不動產貸款涵蓋購置住宅貸款、房屋修繕貸款、建築貸款。
顯見,金融業是建築業達成淨零碳排的重要關鍵。金融業可扮演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間資金及資訊流的媒介角色,利用資金流向的關鍵主導權,有效引導企業落實ESG。
目前,建築業鏈結綠色金融的方式,如綠色建融、綠色聯貸、綠色房貸、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綠色保險、綠色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等。她舉例說,合庫銀行針對透過電力交易平台機制設置儲能設備的企業,推出「併聯型儲能設備貸款」,為企業建置儲能裝置挹注資金活水,提供客製化服務及優惠授信利率,貸款額度最高為該計畫建置成本的8成。另企業亦可透過合庫的信託帳戶管理售電收入金流,便利電力交易平台與業者的資金運用,以多元的金融服務協助企業永續發展。
此外,歐盟於今年4月發布永續金融分類標準(EU Taxonomy)第三版,已納入建築和不動產業。徐千婷解釋說,歐盟永續金融分類標準是用於全歐盟地區的統一綠色分類系統,針對各項經濟活動設定明確的標準,以辨別某個經濟活動是否符合環境永續性。第三版已清楚標示七大產業與數十種經濟活動環境目標的量化及質化標準,必須符合4個條件,才能被歸類為環境永續的經濟活動,如此可避免漂綠,也讓金融業者、非金融業者及投資人有透明化、科學化、明確客觀的標準可遵循。
健康建築認證制度 與國際接軌
陳振誠表示,目前台灣綠建材有效標章的分類比例,健康類最多,其次為高性能與再生類,生態類最低。近10年來,健康類占72%至78%,高性能類占14%至17%,再生類占6%至10%,生態類低於1%。由此可知,民眾高度重視健康議題,市場以健康綠建材產品銷售居多。
至於淨零建築,國內在相關評估認證制度,與國際碳揭露、碳中和及碳增量抵換與自願減量開始接軌。然而,對於社會(S)所迫切需要的「健康」卻極度缺乏。國際上,諸如美國WELL健康建築認證制度、荷蘭GRESB全球房地產業永續基準指標認證,也都遵循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所頒布的GRI標準,以及SASB永續發展會計準則、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等,可作為社會(S)的健康福祉指標,帶動永續金融商業產值。
「WELL健康建築標準利用建築環境作為支持人類健康和福祉的工具,這是世界第一部根據人體健康制定的環境設計標準。」陳振誠建議,國內建築業可利用WELL連結ESG作為設計亮點,一旦取得WELL健康建築認證,就可納入企業的ESG報告書。例如,台北101金融大樓已於2023年取得WELL健康建築認證,為國際金融接軌預先準備。
推動國內永續金融評鑑制度
台灣金融業在國際ESG評比成績不俗,為何國內還要推動永續金融評鑑制度?王嘉緯解釋說,國際大型ESG評比如G&P Global ESG Scores Ratings、Sustainalytics ESG Rating等,各有擅場,且是跨產業的評比,較不易凸顯出金融業的特色。以碳排放量來說,金融業雖非碳排放大戶,但社會各界都希望透過金融影響力,帶動其他產業重視永續、淨零減碳。
因此,推動國內永續金融評鑑制度目的,期能發揮標竿作用、提高ESG風管能力、提升金融業永續影響力。永續金融評鑑制度的架構,分為環境(E)、社會(S)、公司治理(G)、永續發展綜合指標,各占25%。三大支柱等權,反映出ESG均衡發展的重要性,但評鑑構面權重仍有個別考量,並以質化指標為主,希望讓受評機構更能掌握永續政策重點,從而導入業務策略、風管流程、治理結構等面向,逐步落實永續目標。
王嘉緯表示,不同構面有不同關鍵議題,以淨零轉型支援構面為例,關鍵議題包括:了解客戶因應減碳及轉型的現況、鼓勵客戶制定淨零方案並加速永續轉型、客戶風險納入評估及管理決策、提供淨零或永續轉型的金融商品或服務。
打造淨零健康建築 預留永續未來需求
楊織宇分享國內落實永續淨零健康建築的案例,強調永續環境、健康與人本共存的重要性。「在合庫銀行支持下,歷經15年才完成此案,雖然戶數不多,但已逐漸成為國內示範性的永續淨零健康建築。」他指出,該案採用東方哲理,打造天地人的共融,與聯合國SDGs17項指標相互呼應。
在結構安全方面,此案採用安全耐久材鋼骨、鋼網牆、鋼浪板,讓人住得安心,避免地震威脅。基地抬高60公分,避免全球暖化造成的水患之苦。建材安全方面,此案已取得黃金級綠建築候選標章,住戶陸續取得全球綠裝修認證黃金級標章,由綠設計師把關全方位的生產履歷。
為預留永續的未來需求,此案是國內首創每戶都規劃有電動車充電的建案,並預留太陽能及風力供電系統,以滿足未來AI智慧生活所需的電力。楊織宇表示,全棟管線多採明管,斜屋頂採用日本鋼瓦,外牆採用法國進口的奈米漆及傳統的抿石子,光盒子概念的客廳,外牆採大片玻璃與部分石材,期能達到百年不舊的建築基本條件。
金融與建築業攜手合作 帶動產業轉型
綜合座談由台灣養生建築協會副秘書長張純真主持,陳振誠、王嘉緯、楊織宇及江景平共同與談。
楊織宇指出,建築業最在意的是金融業提供的融資,而金融業也很在意如何降低建築融資呆帳。他建議,金融業可經由建築專業人員提供對建築物本體更專業的評估報告,而不只是參考市場的估價行情。這樣不僅可協助金融業把關,更能降低放款風險。
對於各界期待銀行業透過金融影響力,與客戶一起朝淨零減碳、永續經營方向前進,江景平表示,銀行業可積極運用各項創新金融商品及服務,達到引導企業淨零減碳的目的,例如提供永續績效連結貸款,透過降低貸款利率的方式,與客戶共同分擔轉型成本,鼓勵客戶達成減碳目標;或是推出永續連結存款,將客戶資金運用於綠色經濟或對環境、社會有益的投資及融資項目。
不動產相關放款是我國銀行最重要的放款業務,而金融業與建築業不但具有共生共榮的緊密關係,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更是協助建築相關產業達成淨零永續的關鍵。因此,雙方未來應攜手合作,共創雙贏,以達成2050淨零目標。
文章授權轉載自《台灣銀行家》以大數據分析為決策基礎 金融業更能洞察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