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天坑、坍塌…工程瘟疫年!田大全解析問題究竟出在這?

image source:示意圖/ChatGPT

文/田大全

回顧2023年房地產市場,算是非常不平靜的一年,除了有一連串的打房政策之外,整個建築業本身也是發生了很多的問題!天坑、工地崩塌的意外事件不斷,好像瘟疫一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再加上銀行緊縮銀根,讓中小型建商的財務狀況更加雪上加霜,也出現了建商倒閉與爛尾樓的狀況,建築業正面臨著一場嚴峻的淘汰賽,這樣的現象,在2024年可能會更加嚴重,對消費者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是個嚴肅的課題~

建築業到底是不是個靠景氣吃飯的行業?當然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建築業再大,也大不過科技業,一個小小的奈米晶片,天文數字的產值,動輒幾兆資金的來回,甚至影響全球經濟的起伏,事實也確是如此!但是這些科技業的原料、技術與製造,乃至於人才的需求,可以靠進出口來平衡,甚至透過全球化的佈局,將成本作進一步的控制與調節。

但是房地產市場卻不是這樣,房地產的開發,最基本的原料就是土地,這沒有辦法靠進口,再加上台灣又不是屬於原料大國,從鋼鐵到塑膠、銅、鋁、木材等等,幾乎90%以上都得靠進口,這問題就麻煩了,一旦國際間原物料市場的價格出現波動,台灣自然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過去這幾年營造成本的波動,也直接影響到房地產市場開發成本的變化。

建築業的連鎖效應

以往很多人都把建築業視為火車頭工業,認為它的興衰,會連動上下游的很多產業的變化,上至鋼筋水泥,以及各式各樣的建材,中至建築師、地政士、估價師這些專業的技術行業,下至室內裝潢、銷售、房仲業等等,上上下下幾十個產業,全國加起來超過百萬人的生計,房市好,大家雨露均霑,房市不好,大家都很辛苦。

就拿營建成本來看,原料的價格有高有低、有漲有跌,但是工資的問題卻是另一個幾乎無解的題目,這幾年工資的大幅上漲,已經不是建築業的問題而已,小到一個早餐店、小吃店,大街小巷每個地方都在喊人工變貴,反映成本,所以價格要調漲!蓋房子靠工人,工資也在漲,漲就算了,甚至還找不到工人!這才是大麻煩!

講個基本常識,蓋房子是有工序的,這個作完才能作下一個,就像作室內裝潢,作完水電、泥作、木作,最後才是油漆工,一個稱職的室內設計師,要把每個師傅進場的時間掌握好,畢竟時間就是金錢!

譬如說,水電要先做幾天,做好了,才能讓泥作師傅進來,再做個幾天,再請木工師傅、油漆師傅…,這中間萬一哪個環節沒有接上,就很傷腦筋了,原本油漆師傅排好的時間,結果因為泥作的師傅來不及,或是排不時間,這一拖下去,後面的工序就全亂了,一個拖一個,如果只是拖時間倒罷了,這中間拉長的時間,之前原本排好的工作,把人家的時間浪費了,工資還是要照付啊!

這個加一點、那個也加一點,原本抓好的預算可能一下子就爆了,而這只是用一間房子的室內裝修作比喻,小小一個工程就可能有這麼大的差別,如果放大到蓋房子,一個建案可能同時有上百個工人在施工,這中間的工程管理,萬一中間某個環節卡住,隨之而增加的成本,真的是很恐怖的!

有人會說,營建成本不過只占房價的十幾%而已,這跟建商動輙幾成的獲利,根本不成比例!這是用數學來思考,卻缺乏了實務的理解。

台灣為何天坑頻發?工地施工與公共工程品質的雙重挑戰

就拿去(2023)年全台灣的都出現了天坑的案例來說,當然,嚴格說來,它每個都是「個案」,而且每個天坑發生的原因都不一樣,新竹某工地的天坑和台北某工地的天坑,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在印象中,有聽過這麼多的天坑案例在同一時間到處發生嗎?

根據《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日期:2023/1/1~2024/2/24)顯示,從2023年至今(2024)年2月下旬,關於房屋意外、施工工安、天坑的網路聲量逾73萬筆,聲量最高點分別出現在台中、台北兩大直轄市,施工過程一個不注意,像是興富發的吊臂吊車鋼樑從30層樓高墜落,插入捷運豐樂公園站運行的台中捷運車廂,該起事故造成10名乘客受傷、1名乘客傷重不治。

延伸閱讀又是建案惹的禍!腳踏車、機車掉進「信義區天坑」聲量衝破萬筆 網友諷:房價不會跌,只會跌倒

image source:《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

這些天坑,有些是因為工地的施工,導致周邊道路的塌陷,這當然可以從營造廠的工地施工作業中去找問題,但是有一些天坑卻是發在大馬路上,這就和什麼建商施工無關了,這就真的是公共工程的施工品質的問題了,這種路基掏空的狀況,從自來水管線到道路的路基工程各種問題不一而足,這筆帳,又要算誰的?

這種現象,台灣一天到晚都在發生,隨便哪個城市,就是會常常看到,這邊才挖好鋪平,那邊馬上又開始挖,難道就不能一次搞定嗎?雖然有很多地方政府設置了工程平台,希望把地下管線的施工整合起來,盡可能減少施工作業的困擾,但是,這麼多年下來,這種東挖西挖的狀況,真的有減少嗎?好好一條大馬路上東一塊補丁、西一塊補丁的道路品質,到底是在搞什麼?

至於建商在開發過程中所造成的工地坍塌,這又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了,有些坍塌在鑑定報告出來之後,發現是地質的問題,有些則是施工不當的問題。

這就令人好奇了,如果是地質的問題,每個工地在申請建照的時候,不是都要檢附地質檢測報告嗎?這都是要由非常專業的大地技師簽證的,大可不必用什麼人謀不臧這種指控去質疑它!人命關天,這不是能隨便開玩笑的!

至於如果是屬於施工不當的問題,這就比較複雜了,但是整體而言,這和工資與營建成本的上漲,多少還是有些關係,簡單來說,一組原本要配置三個工人的工班,但是因為找不到工人,又不能延誤工期,所以,兩個人就當三個人用,也許可能就是因為少了一雙眼睛,少了一雙手,電光火石之間,就少栓了一顆螺絲,意外就發生了,你說是建商黑心嗎?建商發包給營造廠,建商當然有責任,但是營造廠就是找不到工人,成本要控制,時間又不能拖,搶著趕工,卻又不能加價…

缺工缺料,導致營造成本上漲這檔事,政府當然不會不知道!因為政府的公共工程,從社會住宅到捷運系統,到處在流標,連政府發包的鐵飯碗都沒有人要作,這問題就是個真實的存在!如何解決?咱們的政府好像也只是雙手一攤,似乎無能為力~

再來,建築業這邊缺工,那邊還缺錢!因為緊縮銀根的關係,幾年下來,已經有很多中小型的建商不支倒地了,大家看新聞,也許只知道之前在台北的北投,有個小建商都更案,因為營造成本大漲,不堪負荷而跑路了,那是因為所有的媒體都集中在台北,發生一點事情就很容易被爆出來,事實上,早就有很多非天龍國的建商,在過去這段時間,早就撐不住了,只是媒體沒有報出來而已。

為什麼會有這種狀況?除了央行之前一紙18個月開工的規定之外,銀行也在緊縮建商的融資條件,規定建商的土地融資只能貸五成,其中一成還要等到動工之後才能核撥,表示說,建商前面就得拿出六成的自有資金出來,這種壓力就讓很多財務狀況不穩的建商當場「打包」!當然,有人說,淘汰一些財務體質不好的建商,也不盡然是壞事,單純賺景氣財的建商,早些脫離市場,也不是壞事!

但是,反過來說,這種殘酷的淘汰賽一旦開打,勢必造成大者恆大的結果,試想,如果中小型建商都收攤了,存活的都是「托拉斯級」的財團型建商,或是資金相對比較充裕的營建上市櫃公司,這樣的房地產市場會比較好嗎?原本應該是百花齊放的房地產市場,結果卻變成少數財團型建商所掌握的市場,消費者的權益,真的會比較好嗎?

但是,在可見的未來,政府或央行,對於建築業的信用管制似乎沒有鬆手的跡象,不論誰當家主政,大概也沒有人敢動這頂「居住正義」的大帽子,所以,建築業這場殘酷的淘汰賽,看來是會持續下去的,未來如果整個建築業的經營環境沒有改善,發生類似狀況的情形可能還會更高!

有人認為,建商倒了,房價就會下跌!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某個建商跑路了,留下來的那棟爛尾樓,就算變成法拍屋,價格打了五折,消費者真的敢買嗎?以後沒有保固維修,也沒有售後服務!這種房子真的是OK的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房產溫度計》立場】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311日至2024224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語意分析之工具資料蒐集範圍:每月處理10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房屋意外、天坑』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網路聲量」(註)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系統,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房市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