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安衝擊!戶長變年輕、老公寓自備款為何暴增?|房市畫重點

image source:住展雜誌提供

文/戴婧雯

「欸,最近家裡是不是有親戚在辦分戶?」新政策上路後,你可能發現身邊家裡設戶籍的人正變得更年輕、更分散。但當你準備踏入房市,卻發現那間看起來舊舊的老公寓,自備款居然比去年又貴了幾十萬!在租賃市場包租代管服務悄悄崛起,而新建案銷售現場卻一片冷清的當下,這些反差極大的現象,正勾勒出台灣房市最貼近生活的真實樣貌。究竟這些變化對你我的居住、購屋計畫有什麼影響?《房產溫度計》將為您深入剖析最新的四大趨勢,帶您掌握市場的真實脈動。

#政策效應顯現 戶長暴增還變年輕!全台戶長年增近45萬人

儘管房市冷風不斷,但全國戶長人數卻逆勢暴增且平均年齡回春。今年Q1全國戶長人數突破971萬人,比去年同期暴增近45萬人,且全國戶長的平均年齡比去年同期少了0.25歲。

▲戶長人數暴增 台中年輕化最明顯

• 房價相對高昂的六都,戶長人數也全面成長,其中以新北市增加8.2萬人最多,台北市僅增1.4萬人,居六都之末。

• 六都中,以台中市變年輕的程度最明顯,平均年齡少了0.46歲;台北市則是唯一持續老化的都會,平均年齡微增0.14歲。

▲專家分析

新青安、囤房稅、社宅三政策成關鍵推手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全台戶長變多變年輕,近年的三大政策是關鍵:

• 新青安助無殼成家:政策的相對低利、拉高額度與延長年期,提升了無殼小資族進場籌碼,累計撥貸戶數已超過13萬戶,讓青年晉升為有房屋主,拉低平均年齡。

• 囤房稅促開枝散葉:囤房稅2.0需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設籍,才能享自住優惠稅率。這使多屋家庭將子女戶籍遷到原本未設籍的住宅,催生許多「幼齒戶長」。

• 社宅租補帶動分戶:申請社宅需檢視戶籍內直系親屬的房產及所得條件,因此不少小資青年選擇「獨立自主」與父母分戶;租金補貼擴大辦理也鼓舞許多學生獨立租屋分戶設籍。

北市購屋門檻高 青年脫北高齡化難解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

• 台北市戶長人數增加較少、平均年齡持續老化,主因是首都房價水準高居全台之冠,小資青年多選擇「脫北」轉往新北、桃園等地。

• 陳定中提醒,雖然今年全國戶長平均年齡微幅下滑,但若新青安未能延續,加上囤房稅2.0戶籍設立已大致底定,往後戶長的平均年齡仍將回歸上揚趨勢。

#老公寓自備款壓力變大了!每月要多存3萬5才達標

老屋不再是低門檻入門選項!今年上半年,全台屋齡30年以上的老公寓,平均鑑估房價為1,095萬元,但銀行核貸成數僅74.9%,導致平均自備款金額從232萬元拉高至275萬元。

▲晚一年多存43萬 比基本工資還多

• 相比去年同期,老公寓自備款成數增加約3.3個百分點,等於購屋族晚一年買就得多準備43萬元。換算下來,平均每月要額外多存3.5萬元,比基本工資還多。

• 六都中,以台北市購屋族壓力最重,老公寓平均自備款拉高至454萬元,比去年同期多了約70萬元。

▲專家分析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

• 銀行對老屋普遍態度保守,核貸成數多僅在7成左右。近年隨著老屋房價走高,加上上半年受限貸令影響,推升銀行風險控管,使得核貸成數明顯縮水。

• 老屋還有裝修需求,現金門檻越來越高,未來首購族若想卡位精華區,恐仍需借助家庭資金挹注。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

• 今年上半年六都老公寓以台南市核貸成數最低,平均需準備約2成7的自備款成數(135萬元),相較去年多32萬元。

• 推估主因是台南今年申貸主力年齡層從30至40歲上升到40至50歲,且高財力客群比例減少,加上銀行放貸條件保守,讓核貸成數縮水幅度加大。

• 李家妮建議,購屋族可多準備1成以上的自備款,避免核貸結果不如預期,造成資金缺口。

#包租代管盛行 這都租賃業家數三年成長1.3倍

在購屋門檻高築的背景下,租賃市場蓬勃發展,近三年全國租賃住宅服務業業者家數增長達70%,尤其以高雄市的成長幅度最快,三年增幅高達131% 。

▲租賃服務業持續做大

• 今年Q2全國租賃住宅服務業業者達1947家,跟三年前相比增加了803家。

• 台北市總數量最多(380家),但新北市在三年內數量增加161家,增幅最大。

• 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租賃專法上路、租賃補貼與公益出租人制度的推動,讓房東這個職業透明化且制度化,持續做大租賃住宅服務業的餅。

▲高雄受科技業紅利 增幅冠居全台

• 高雄市租賃服務業家數增幅達131%,成長幅度最快。

• 台灣房屋左營R15加盟店店東黃識頻表示,高雄受惠於台積電進駐,以及楠梓區、小港區等周邊大廠的人力需求大增。

• 他指出,科技廠員工付租能力強,加上在地房東多委託包租代管業翻新管理房產,使整新過的套房物件非常搶手,楠梓小港一帶的分租套房平均月租可達1至1.5萬元左右。

#住展風向球衰退未歇 新案買氣低迷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9月未隨檔期效應回溫,燈號維持衰退的黃藍燈,分數為35.6分,與8月近乎持平。

▲六大項目二升三平一降 買氣低無可低

• 六大構成項目呈「二升、三平、一降」,其中預售屋推案量、新成屋戶數上升;成交組數、來客組數、議價率持平;待售建案數分數下滑。

• 需求面追蹤指標建案每週平均來客組數僅11.7組、成交組數僅0.7組,落在最低區間。

▲專家分析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分析,9月初的新青安利多、換屋族切結期延長,加上傳統928檔期激勵,績效不如預期。

• 高水位庫存:待售建案數量在1400多案的高水位,等同疫情階段,顯示去化不易,賣壓不難想見,當中以新竹地區增量稍多。

• 推案量落漆:9月預售推案量為400多億元,雖較8月增加,但較疫情時期更慘烈,多有延推,顯示業者對後市保守。

• 房價不見跌勢:市場仍看好台北市北士科新案價碼再攀高,冷氣團籠罩下新北市中和、新店也有推案創區域新高。陳炳辰認為,若沒有更多政經意外,著實無法看衰房價表現。

• 第四季情況不明,若買氣與政策仍沒有一定程度打開僵局,要見到年底拉尾盤機率將相當渺茫。

房市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