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下修有譜嗎?房市風向球再創低!交易萎縮、房仲業現警訊|房市畫重點


image source:台灣房屋提供

文/戴婧雯

今年9月,台灣房市迎來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屆滿一周年。這一年來,房市交易量急踩煞車,六都買賣移轉量直接打了八折,顯示政策成效顯著。房仲業的展店動能也隨之趨緩,終結長達31個月的成長。儘管近期政府祭出換屋族切結延長等政策微調,但市場資金似乎並不買單,營建類股表現平淡。當前房市究竟處於什麼樣的階段?接下來的央行決議又將如何牽動市場走向?《房產溫度計》將為您詳細解析當月的關鍵新聞,解構市場背後的深層資訊。

#房市風向球連亮黃藍燈 9月央行態度成關鍵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8月燈號毫無起色,依然維持在代表衰退的黃藍燈,分數下滑至35.4分,創下2021年8月以來新低,為新冠疫情後的最差表現。

▲六大指標「三降、三平」

• 下降項目:預售屋推案量、新成屋戶數、來客組數。

• 持平項目:成交組數、待售建案數、議價率。

▲專家分析

• 買氣低迷 成交量創疫情後新低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表示,8月市場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加上民俗月與美國關稅政策上路,利空氛圍濃厚。需求面的追蹤指標顯示,8月每週平均來客組數降至10.5組,成交組數更跌至0.6組,成交分數已達最低區間,創下可比擬疫情階段的窘境。陳炳辰指出,單週掛蛋的建案仍過半,買盤明顯打消進場念頭,甚至出現「跑單姊姊放無薪假」的情況,反映收入大幅縮水。

• 供給面萎縮 待售壓力仍大

供給面亦相當難看,8月預售物件推案量僅300多億元,較前月直接砍半,同樣是只有疫情時期才見的慘況。新成屋戶數僅100戶,較前月腰斬。陳炳辰認為,目前成屋貸款不易,建商自然不願輕易觸碰,能避就避。他也提到,待售建案數量逼近1,400案,較前月增加20多案,顯示銷況不佳、去化困難。除了新北市、桃園市等推案重鎮外,新竹與宜蘭地區的待售案也呈現走增趨勢,新舊案累積出的待售壓力不容小覷。

• 後市展望:房價堅挺 央行態度成關鍵

儘管交易低迷,但房價修正希望渺茫。陳炳辰認為,新青安等舒緩策略將強化價格堅守的條件,特別是符合首購概念的小宅案,單價漲勢蠢蠢欲動。他預測,928檔期前景黯淡,新青安與換屋切結延長等激勵措施對於預售案效益不大。他強調,央行最新理監事會議的結果至為關鍵,若央行持續管控房市,回溫的可能性將微乎其微。

#限貸令周年收成效 房市交易量縮逾2成

央行的第七波信用管制,於今年9月屆滿一周年,對房市交易量產生了顯著影響。

▲管制前後數據對比
根據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的資料,管制上路的去年9月至今年8月,六都買賣移轉量不到22萬棟,與管制前一年的近27.7萬棟相比,銳減逾5.7萬棟,量能直接打了8折。

▲專家分析

• 政策衝擊 全國交易量急踩煞車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第七波信用管制使第二屋限貸令擴及全台,上限還縮至5成,不只多屋族無處逃,自住換屋族也受到衝擊。此外,各大行庫為降低不動產放款集中度而自主從嚴放貸,許多民眾因擔心貸款不如預期而暫緩購屋計畫。她推算,由六都交易量減兩成比例來看,估計全國的量縮幅度超過7萬棟。

• 區域表現:平價重劃區撐盤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相較於台南量縮最劇(27.3%),桃園和台中因平價重劃區新案交屋潮不斷,表現相對穩健。他提到,桃園的中壢過嶺、觀音草漯、大園客運,以及台中的台中港特定區等2、3字頭的平價區段,對首購買盤具吸引力,有效撐住買賣移轉量。

• 後市展望:房貸水龍頭是關鍵

張旭嵐補充,近期政府雖已對首購、換屋等自住族群「開大融資水龍頭」,但房市能否明顯回溫,仍需密切關注9月中下旬央行理監事會議的態度。她強調,央行的信用管制與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才是近一年來房市轉衰的關鍵。

#不動產經紀業備查家數首見減少 房仲業加速汰弱留強

房市降溫不僅反映在交易量,也衝擊了不動產經紀業的擴張步伐。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不動產經紀業備查家數為9,294家,較7月底減少7家,雖幅度不大,卻終結了自2023年1月以來連續31個月的增長趨勢。

▲專家分析

• 市場氛圍轉變 真實冷凍程度更驚人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單月下滑幅度雖小,但具備指標意義,代表過去房市過熱的氛圍已經消退。她表示,自從央行推出第七波打炒房及房貸限額政策後,房市急速降溫,加重消費者觀望情緒,也促使業者放緩進場步伐,導致擴張動能明顯減弱。莊思敏也提醒,由於退還營業保證金需時1至2年,備查家數與實際市場狀況間存在時間落差,這意味著真實市場的冷凍程度,恐怕比賬面數字所顯示的更為驚人。

• 競爭激烈 體質不佳業者將率先出局

莊思敏認為,儘管備查家數出現下滑,但數量仍處於歷史高檔,房市交易量大幅萎縮,市場呈現僧多粥少的局面,競爭依然相當激烈。她指出,許多資深業者憑藉豐富經驗、扎實專業與穩健財力,尚能堅守崗位,但部分過度依賴投資客案源或現金流不足的門市,很可能在這波盤整期中率先退出市場。

• 後市展望:交易量是存續關鍵

莊思敏表示,房仲業的發展取決於交易量能否回穩,若交易量持續低迷,的確不排除加速門市關店與從業人員轉職的可能。

#換屋切結延長18個月 營建類股表現平淡

政府為緩解房貸荒,將換屋族舊屋出售期限從1年延長至18個月,但市場反應平淡,並未被解讀為重大利多。

▲市場反應

•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根據央行資料,銀行辦理換屋協處案件件數極少,平均每月不到100件,因此即使放寬出售時間到18個月,市場上也不會有新的資金動能。

• 此次營建類股指數大致持平,與新青安政策放寬隔日大漲超過6%相比,此次市場表現明顯冷靜。

▲專家分析

• 曾敬德指出,對比台股指數一度創下歷史新高,營建類股指數仍「趴在地上喘」,顯示市場資金仍對營建業前景看法相對保守。

• 他強調,股市資金終究不會與政策對做,反映市場認為房市景氣仍受到政策抑制。

• 曾敬德也認為,現在就觀察第三季央行的理監事會議有沒有進一步略為放寬的措施。

房市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