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獲利大縮水!資金流向有玄機 投資客「先跑為贏」?|房市畫重點

image source:示意圖/ChatGPT
文/戴婧雯
在市場買氣降溫的同時,房市的獲利空間是否也隨之縮水?當房貸業務受到嚴格管制,市場上又有大筆資金流向個人週轉金,這背後隱藏了什麼樣的金融訊號呢?從房地產投資、稅務政策到商業租賃,當前市場的每一個角落都在上演著應對壓力的故事。《房產溫度計》將深度解析房市資金動態、投資獲利變化,以及在政策與市場雙重壓力下的應變之道。
#房市獲利連兩季下滑!轉售增值縮水 賣方「先跑為贏」
▲全台平均轉售獲利縮水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全台住宅大樓平均轉售增值金額在2024年Q3達到獲利高點後,已連續兩季下滑,今年Q1平均獲利為402萬元,較高峰期縮水約36.2萬元。
▲各都表現:新竹縮水最明顯 桃園支撐力強
新竹地區:轉售增值金額縮水近144萬元,主因房價快速上漲後,在景氣波動時面臨較大修正壓力。
桃園市:轉售增值金額在今年Q1走揚至409.5萬元,刷新紀錄。因房價相對親民,加上吸引脫北族與竹科族轉進,支撐力道厚實。
▲專家觀點
• 房市大多頭降溫 獲利空間持續收斂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讓房市從大多頭降溫,買家心態保守,轉售獲利空間預估將持續收斂,賣方「先跑為贏」的氣氛愈來愈濃厚。
• 三類賣方讓利態度積極
張旭嵐進一步分析,當前有三類賣方讓利態度較積極:
換屋族:為爭取首購貸款而簽下切結書,有短期出脫舊屋的急迫性,價格放軟最鮮明。
囤房族:囤房稅開徵後持有成本上揚,優先出脫投報率低、增值空間有限的物件。
周轉族:因個人投資或公司資金運用等財務規劃,有迫切賣屋需求,以小利換取其他投資上的更大獲利。
• 新竹房價面臨修正 桃園具支撐力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解釋,新竹因房價漲勢鮮明,景氣起伏時有較大修正空間,加上成屋與新案價差小,競爭壓力大。而桃園房價相對親民,是北台灣的「房價鞍型區」,持續吸引高購買力族群,房價支撐力道因而保持在相對高水位。
#資金流向有玄機!個人週轉金增速加快
▲個人週轉金餘額顯著成長
根據央行統計,今年5月全體銀行個人購置不動產放款年增率下降至7.4%,但個人週轉金餘額達7.66兆元,年增率高達15.1%,顯示市場對於資金需求仍殷切。
▲增速連16個月超過一成
個人週轉金的年增率已連續16個月超過一成,顯示其增速已超過房貸,成為當前資金借貸的主要動能。
▲專家觀點
• 資金轉向股市或債市投資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個人週轉金的快速成長,大致反映了民眾對於資金借貸的需求。他指出,過去不乏民眾將房屋轉增貸,用來投資股市或債市收取利息。
• 銀行房貸受限 週轉金業務仍具意願
曾敬德分析,儘管央行限貸令讓銀行房貸資金受限,但銀行仍有意願爭取轉增貸業務,能在週轉金上多放款。不過他提醒,現在管控嚴格,增貸的週轉金用途必須符合當初申請目的,不能流入房市變相增加貸款成數。曾敬德建議民眾開槓桿需謹慎,切勿開到「緊繃」。
#房屋稅2.0期間延長!5萬屋主壓線設籍上車
▲5月新增戶數激增 屋主搶設籍
財政部延長房屋稅2.0設籍期限至2025年6月2日,帶動一波設籍潮。今年5月全台新增戶數達7萬戶,相較4月的1.6萬戶成長超過3倍,推估約有5萬戶是為趕上自住稅率優惠而設籍。
▲設籍是享自用住宅優惠的必備條件
房屋稅2.0新制針對自住與非自住房屋採差別稅率,若未設戶籍,將無法適用1.0%或1.2%的自住稅率,而會被課徵3.2%至4.8%的非自住稅率,稅額至少增加1.67倍。
▲專家觀點
• 政策延長有助適應新制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主管機關考量房屋稅2.0上路首年,民眾仍在適應新制,因此延長設籍期限,避免引發爭議。
• 設籍成購屋後重要步驟
曾敬德提醒,現在持有稅都必須有設籍條件才能享自用住宅優惠稅率,若要使用房地合一稅的6年400萬免稅,也必須連續設籍滿6年。他建議民眾房子交屋後就順便辦理設籍,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旅宿業以租代買 輕資產成新策略
▲輕資產模式成業者新策略
許多連鎖旅宿集團看準觀光商機,採取「以租代買」模式,租下屋齡逾2、30年的整棟舊大樓或舊飯店,透過重新裝潢與空間規劃,快速拓展市場。
▲代表性租賃案例
• 台中、高雄:「百橙橙居」分別以月租125萬元、58萬元租下逾千坪舊建物。
• 新北:「丰居旅店微風館」以每月210萬元租金,承租3千多坪建物,為近年雙北最大規模租賃飯店案。
▲房東、業者雙贏局面
業者租下老舊大樓,固定成本較低,當觀光市場恢復動能,仍有機會創造高利潤,而房東則可享有穩定租金報酬。
▲專家觀點
• 輕資產模式成旅宿競爭新策略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許多具備裝修或科技系統背景的年輕團隊,透過標準化流程管理和連鎖品牌效益,承租舊大樓經營,以輕資產方式快速拓展市場,是目前競爭激烈的旅宿業較能突破重圍的品牌策略。
• 舊建物成下一波資產標的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分析,飯店經營雖屬高勞力服務業,但承租老屋固定成本較低,能創造較高利潤空間,房東則可享穩定租金報酬。尤其是位於交通樞紐、精華商圈的老建物,將成為旅宿、青年旅館、共享辦公等營運型態,鎖定的下一波資產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