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氣象病?天氣痛成因 耳部按摩、三溫暖改善法總整理

iamge source:示意圖/xAI

文/李柔伊

每逢下雨或天氣變化,你是否經常出現頭痛、關節痠痛或暈眩感?這些症狀在醫學上被稱為「氣象病」,也稱「天氣痛」(weather-related pain)。根據日本醫師佐藤純的研究,氣象病的成因與氣壓變化密切相關,影響內耳、刺激自律神經,進而導致多種身體不適。

什麼是氣象病/天氣痛?

氣象病是指身體因天氣變化(如氣壓、溫度、濕度)而產生的生理或心理不適。常見症狀包括:

  • 頭痛或偏頭痛

  • 關節痛、肩頸僵硬

  • 暈眩、耳鳴

  • 倦怠感、鬱悶情緒

  • 睡眠品質下降

佐藤純醫師指出,氣壓變化會影響內耳的前庭神經,訊號傳送至大腦後,導致自律神經系統失衡。當交感神經興奮時,血管收縮,刺激周圍神經,造成疼痛或不適。

如何判斷與舒緩天氣痛?

根據臨床建議,出現天氣痛的患者可從以下三個方向進行改善:

1. 記錄疼痛日誌
追蹤疼痛發生與天氣變化的關聯,協助掌握不適發作的規律與預防時機。

2. 尋求專業治療
出現頭痛、暈眩等症狀時可使用抗暈藥或中藥(如五苓散、抑肝散),搭配耳塞阻隔氣壓變化。應由醫師診斷後選擇適合療法。

3. 改善生活習慣與體質調節

    >> 耳朵按摩操:每日早晚拉耳、揉耳,促進內耳循環。

    >> 運動與三溫暖:交替冷熱刺激,鍛鍊自律神經。

    >> 規律作息與飲食:保持每天三餐、睡眠時間超過7小時,補充含色胺酸食物(如香蕉、豆腐),穩定情緒與神經狀態。

醫學專家觀點與應對建議

。內耳是感受氣壓變化的關鍵器官,與疼痛神經與交感神經相關。

自律神經失調為氣象病主要機制,壓力、失眠、營養不良會加重症狀。

維持日常「低刺激、高規律」的生活,是改善氣象病的關鍵。

房市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