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養老住宅怎麼選?」徐佳馨揭3大關鍵:別等失智、中風才想換屋!

image source:《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
文/徐佳馨
最近,一位多年不見的同學敲我說:「我媽確診輕度失智,我想換屋,但怕媽媽找不到家。」
我聽了心中無限感慨,不只是因為話題沉重,而是因為我們這個世代,從來只想到努力往前衝,讓家人過得更好,卻沒有問自己「當我老了,生病了,甚至記憶模糊了,我要住在哪裡?」,更進一步去思考「人生退場」這件事。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失智症盛行率約7.99%,推估65歲以上失智人口約35萬人,未來20年,平均每半小時就會增加1位失智者。這不是某些家庭的特例,而是人口老化下的必然風景。
失智,從來不只是「變得健忘」而已。它改變一個人對空間的理解、對時間的掌握、甚至對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曾經熟悉的家,可能成為危機四伏的迷宮;熟悉的浴室,會變成跌倒的陷阱。
這也是為什麼,面對高齡與失智風險,我們在選擇住宅時,不能再只想「地段」、「價格」、「投資報酬率」,而要問的是:「這地方對一個老去的人,夠安全嗎?」
在房地產界,這幾年冒出一個新名詞:「高齡友善住宅」。這樣的住宅可能不是最華麗的,卻有些用過才知道的溫柔,例如可以容納輪椅的大電梯、有防滑地磚與扶手的浴室、明亮的室內照明、方便行動輔具進出的寬敞房門等等。
真正進化版的「養老住宅」,更像是一個能陪伴你「好好老去」的空間。它們可能結合了社區醫療、共餐系統、日照中心,甚至有專業的記憶照護區,讓居住與「活得有品質」能共存。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調查近一年(2024/7/11~2025/7/10)「養老住宅」的相關討論,「規劃、需求、照護、醫療、專業」等字眼成為熱門關鍵字,不僅反映了民眾對養老生活的重視,也揭示了在選擇養老住宅時最關心的核心面向。儘管面對眾多選擇與複雜考量,但有這三件事你必須先思考。
選養老住宅前 你該想的三件事
第一,離不開的是人,不是地段
我們常以為房子選在市中心就是一種保障,但對失智者來說,熟悉的環境、親近的家人,比便利商店和百貨公司更有安全感。有時,選擇在原生活圈找一個改造友善的住宅,比搬到「最潮銀髮宅」更實際。
第二,不要等需要了才準備
很多家庭面對失智或失能時,都是「被迫搬家」。這種狀況下,倉促之間做出的選擇,往往不是最理想的。真正理想的養老住宅,應該在「還健康的時候就住進去」,讓自己與那個環境產生熟悉感,甚至建立社交網絡。
第三,別讓孩子為你做選擇
如果你有一天不再能表達自己,誰來替你決定要住哪?這個問題看似殘酷,卻是我們每一個中年人現在就該回答的事。不管是立下醫療委託書、或是在家庭裡主動談起養老選擇,都遠比「不說、不想」來得溫柔。
老,不該是恐懼的代名詞。如果能選對地方、備好心理、準備得宜,老年其實可以是人生中最有自由的一段旅程。
我們選擇的不只是房子,而是怎麼被愛著。
分析說明
分析區間:本文分析時間範圍為2024年7月11日至2025年7月10日。
資料來源: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
研究方法: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hreads、TikTok、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針對討論『養老住宅』相關文本進行分析,調查「熱門關鍵字」(註1)作為本分析依據。
*註1 熱門關鍵字: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萃取網路上的文章與主題共同出現的關鍵熱詞;次數越多,字詞越大;可用來釐清核心議題與重點人事物。
【以上言論,不代表《房產溫度計》立場】
【用數據陪你成家】
尋覓有溫度的心靈避風港,更多的我們👉 https://linktr.ee/housedaily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