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筷也是細菌溫床!洗碗五大NG行為 你做過哪些?
image source:pexels
文/戴婧雯
對許多人而言,洗碗不過是使用清潔劑清洗碗盤的過程,但實際上裡面也藏著大學問哦!黃軒醫師日前在臉書專頁上發文,從清洗到晾乾總結出了五大NG行為,並且進一步給予建議,有效幫助減少碗筷的細菌滋生,確保廚房衛生,保護家人的健康。
泡碗、節水都有問題?洗碗五大雷區一次看
洗碗看似簡單,但也許你在不知不覺中就用錯方法了!黃軒醫師提醒,若使用不正確的洗碗方式,輕則損傷碗筷,重則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危害,因此請注意以下5項NG行為,來看看自己有沒有觸了哪些誤區!
NG行為1:長時間泡碗筷
有些人在洗碗前,會先長時間地將碗筷浸泡在水中再洗,這看似是一種徹底清潔的好方法,但實際上有可能適得其反哦!黃軒醫師提醒,潮濕又溫暖的環境會加速細菌繁殖,而浸泡雖然可以軟化頑固污漬,但浸泡過久的碗筷表面可能產生一層黏滑的細菌膜,增加清潔難度。黃軒醫師更以木製碗筷為例,表示食物殘渣容易在浸泡後沉澱並附著於表面,加上吸水膨脹導致裂開變形,碗筷壽命因而大幅縮短。
黃軒醫師表示,用餐後應盡快清洗碗筷,避免細菌滋生的同時也可以輕鬆去污;而針對頑固污漬當然可以適當地浸泡,但不宜超過20分鐘,以避免細菌繁殖。
NG行為2:洗碗時節約用水
常聽聞長輩要求洗碗時要節約用水,但如果因此導致沖洗不乾淨,洗潔精中的化學物質殘留於碗筷表面,反而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黃軒醫師表示,殘留的化學物質隨著食物進入口腔時,可能會導致口腔潰瘍或其他口腔問題,長期攝入下來會對身體造成累積性傷害,尤其加重肝臟的負擔。值得注意的是,若對洗潔精中的成分過敏,殘留的化學物質也極有可能造成皮膚過敏,或消化系統不適問題。
因此,洗碗時還是要確保使用足夠的水,才將洗潔精徹底沖洗乾淨,尤其是器具的凹槽或細小縫隙需要更仔細地沖洗。若還是想要節約用水,黃軒醫師推薦使用節水噴嘴,先將碗筷上的大部分污漬刮掉再進行清洗,可有效減少用水量,也不影響清潔效果。
NG行為3:碗筷未乾就收起來
馬上洗馬上收,看起來效率高又方便,但還是有危險之處哦!黃軒醫師點出該關鍵在於潮濕的環境容易造成黃曲霉等黴菌滋生,長期攝入會對肝臟造成嚴重損害,增加患肝癌的風險。而潮濕的碗筷表面也容易滋生出其他的細菌或有害微生物,進而造成食安問題。
黃軒醫師提醒,可以在清洗後將碗筷放置於通風良好處晾乾,或是選擇碗架、晾乾網來加速乾燥過程,以確保沒有水分殘留。
NG行為4:碗筷疊著放
晾乾碗筷過程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若選擇疊放碗筷來節省空間,難以完全乾燥的同時,可能又會導致細菌透過水分在碗與碗之間傳播,若有食物碎屑或油污不小心被壓在碗底,這又將是細菌的另一個溫床啦!
因此黃軒醫師建議,洗好碗筷後應放置在通風良好處的碗架或晾乾架上,有助於空氣流通加速乾燥,減少細菌滋生的可能性。若家中有烘碗機,可以在烘乾時將碗筷分開放置,確保每個碗和筷子都可以充分接觸到空氣。
NG行為5:使用洗碗布
使用洗碗布來清潔碗筷的方式很常見,雖然可以洗淨表面的污漬,但如果長時間沒有清洗或更換,上面累積下來的食物殘渣和油污,就會是細菌的最佳養分。當洗碗布用在不一樣的廚房器具上,也會導致細菌互相傳播,增加交叉污染的風險。
不過,只要做好清潔和定期更換,洗碗布還是可以使用的。黃軒醫師建議,只要使用過洗碗布就要徹底清洗、消毒並晾曬於通風乾燥處,確保大小細菌都被有效消滅。而黃軒醫師建議的洗碗布更換頻率為每週一次,養成每週更換洗碗布的習慣,才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衛生。
黃軒醫師在貼文文末強調,這些誤區看似無足輕重,但長期下來還是會對健康造成不小影響。因此建議民眾一定要以正確的方法洗碗,保持衛生才能讓自己吃得安心。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點擊連結即可前往原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