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房地產市場大好?徐佳馨揭秘建商、代銷端打造與消費者的親密新關係

image source:示意圖/ChatGPT

文/徐佳馨

觀察台灣房市的民眾應該有一種感覺,就是建案的行銷方式越來越多元,實體X虛擬,第一時間吸引準買方眼球,不僅拚個案優勢,還透過創意行銷手法,在增加個案曝光拚銷售的同時,為自家公司打造品牌形象。

FB、IG、抖音吸眼球 多元曝光拚銷售

根據統計,使用者最多的兩大社群平台分別為Facebook(臉書)與Instagram(IG)。 截至2023年10月的統計,臉書在台灣達到2,271萬使用戶,涵蓋人口的94.9%,其中25~44歲的用戶達到1,090萬人,是使用臉書的主要族群,這族群亦是不動產業的準客戶群之一,在社群媒體下廣告已然成為趨勢。

在形態上,有圖文、影片搭配文案,爭取按讚數,並擴大觸及,在潛銷、強銷與完銷三大期間都有不同的策略,由於社群媒體能以數據精準篩選,搭配現場來客狀況進行交叉比對,動態調整個案行銷策略,也為日後區域新案做好預先準備。

美食X藝文X體育 形象大加分

接待中心不僅是接待中心,許多業者開始跳脫傳統模式,結合書店、藝術展覽,例如,建設公司在大安區捷運麟光站旁靜巷推出預售案,不做接待中心,而是請自有餐飲品牌並引進青鳥書店入駐,開設180天的快閃書店,不僅打響名號,建案也在一個月內快速完銷;都更為主的建商成功整合精華土地後,在基地上舉辦露天展覽,並展出國際名家的作品,打造藝術形象。更有甚者,如豪宅建商在台中水湳經貿園區中央公園舉辦馬拉松,還提供龍蝦、干貝、烏魚子、骰子牛等補給,為選手補充能量,同時還刷了一波行銷,都是試圖擺脫傳統建商的土豪負面形象,有利於品牌知名度提升所做的努力。

線上課程帶入門 增加潛客黏著度

活動派的業者之外,也有業者以免費的專業課程,走起「知性派」路線,透過FB廣告,招攬起免費法規或生活課程講座,由名嘴、代書、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士,講解不動產相關法規、資產規劃等與不動產相關知識;抑或是由各領域知名專家傳授紅酒、插花、藝術等專業知識,透過課程與消費者進行互動,進一步了解消費者潛在需求,做好市場調查的同時,還能建立好感度與信任度,為接下來的成交預留伏筆。

虛擬X實體 賞屋大不同

當然,形象之外,對於真正要買房子的購屋客亦有不一樣的操作,最直觀的,就是在網路無遠弗屆的特質下,業者無論是自己來,或是找網紅協助,從「線上廣告」、「線上導覽」到「線上直播」,讓客源不僅限制在地,還能跨縣市,甚至跨國,為業者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消費者到了接待中心後,充滿聲光效果的展售空間,讓民眾沈浸在氛圍感,近年來因為ESG逐漸成為顯學,在美輪美奐的樣品屋之外,還出現「投影樣品屋」,一掃過去消費者只能按照紙本家配圖確認空間尺寸的困擾,業者直接把配置圖按照比例投影到接待中心的特定空間,讓民眾直接感受空間大小、生活動線,並且瞬間比較不同戶型,相較於樣品屋可能產生的視覺落差,新科技所提供的觀覽經驗,能為市場帶來與以往不同的感受。

【以上言論,不代表《房產溫度計》立場】



房市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