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一年找房!過來人建議首購看房要先做這些功課

image source:pixabay

文/戴婧雯

買房看起來只是存夠錢後就可以進行的買賣交易,但實際上要找到心儀的房型就是一大學問,有沒有什麼看房的小技巧可以參考呢?一名網友日前成功上岸,買到了自己喜歡的房子,在Dcard分享:「結束了一年六日和連假都在看房子的日子」,並以自身經驗提供三大看房建議。

原PO表示,自己從112年開始就有買房的想法,陸續從成屋看到預售屋,希望找到理想的物件。原PO在內文列出了6個建案,比較發現,與市區的距離、格局戶型、價格都是必須考慮的部分,而漏水或淹水問題也相當常見,讓原PO苦惱不已。最終,原PO找到了格局滿意、價格合理,附近交通方便且生活機能也不錯的物件,結束了辛苦看房的日子。

原PO分享三大看房建議 做好功課是關鍵

經歷了一年看房的日子後,原PO由衷地分享出三大看房建議:「不漫無目的地看房子」「進去賞樣品屋的感受很重要」「做好建商風評調查,無論正負面評價都可以作為購屋依據」。原PO也留言補充「不漫無目的地看房子」指的是,可以從地點、價格開始了解,蒐集建商的評價後,再進一步地找到自己喜歡的建案。

大部分網友也對原PO的建議表示認同,先清楚自己要什麼才不會白忙一場,也強調眼緣很重要,建議多到現場走動,了解狀況:「贊成,一開始就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很重要」、「當然房沒有十全十美,我覺得想好自己必須要的條件很重要,去排列你要的從中做取捨」、「一定要到現場去看去走動,不要擔心社恐,出門在外身分都是自己給的」。

大部分網友也對原PO的建議表示認同,也強調眼緣很重要,建議多到現場走動。

▲大部分網友也對原PO的建議表示認同,也強調眼緣很重要,建議多到現場走動。

image source:翻攝自Dcard

看清楚才買!四大看屋重點也不能錯過

除了原PO給予的三大建議之外,《房產溫度計》也整合網路資訊,整理了四項實際走訪時,務必要注意到的看屋重點:

1、房屋基本資料:

房屋的基本資料包含:權狀坪數、公設比和公設項目、梯戶比例以及建商名稱,一般都可以透過房仲取得,是看屋前必做的基本功課。除了透過房仲,也可以參考Hinet地政服務網站,用地址線上申請指定房屋的土地和建物謄本,從中了解房屋的基本資料。

2、屋主背景:

若購買的房屋原先已有屋主,可以向房仲詢問,或到司法院裁判書系統網站上輸入屋主姓名,確認屋主過去是否有相關判決。透過了解屋主背景,可以確認房屋是否曾被捲入金錢糾紛,可能對於議價有所幫助。

3、室內狀況:

室內狀況是影響房價的關鍵之一,屋況越佳,售價通常越高。建議在看屋況的時候,可以在不同的時間段過去,例如:白天、晚上、晴天、雨天,可能會看出不同的問題。

4、社區與周遭環境:

俗話說:「千金難買好鄰居」,在購屋前實際走訪社區,了解周遭鄰居與環境,才能夠確認該物件是否理想。此外,透過觀察社區環境的細節,也可以了解社區管理是否良好,周遭是否有影響未來售價的嫌惡設施等。

不管是首購族還是經驗老道的買手,在買房之前都務必多加注意,在看屋時也可以準備好檢查清單,以方便確認各項細節。


房市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