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執政八年 台股指數漲1.6倍

image source:翻攝自Facebook/蔡英文 Tsai Ing-wen

文/戴婧雯

5月17日是總統蔡英文任期內的最後一個台股交易日,加權股價指數收在2萬1258點,小跌45點,成交量為4155億元;8年來台股漲了超過1萬3千點,指數大漲1.6倍,為蔡英文執政生涯畫下近乎完美的句點。

有分析師認為, COVID-19疫情讓全球資金大搬風,產業大波動,台灣政府數次的選擇,沒有偏離世界趨勢,成功讓台股抓住時機創下歷史新高。而在美中貿易戰期,蔡政府在美國推出友岸外包政策時,也把握關鍵機會,釋出友善政策引回資金,是助漲台股的重要因素。財信集團董事長謝金河17日也在臉書粉專上發文,對蔡英文給予肯定,並表示:「台灣正走在歷史的大浪上」。

面對疫情貿易戰也不亂陣腳 台股優異表現令人激賞

隨著指數突破2萬1千點大關,台灣經濟也成功刷新並締造了許多紀錄,例如翻越12682這座山頭、出現護國神山和神山群、重電股翻身、史上首度出現航海王、南部地區房市翻身等等。分析師認為,台股價量齊揚是令人激賞的表現,價與量的相輔相成幫助大盤持續吸金,並且跟進國際股市趨勢,表現相當優異。若以八年來市值增加43兆台幣,共1272萬股民計算,八年來股民平均財富增加344.68萬元。

台積電也是關鍵 不可忽視AI背後的缺電硬傷

不過,台股的漲勢也少不了台積電的功勞;有分析師說明,這是制度使然,由於台股是加權股價指數,而台積電是最大權值股,市值佔大盤比重的31.78%,遠高於第二名的鴻海(3.5%),因此台積電的漲跌對大盤影響極為深遠。但是,台股資金在產業分布上集中度太高,太偏重科技類產業將不利於分散風險,也被分析師視為需要關注的隱憂。此外,分析師也強調AI大趨勢背後的缺電問題是極大硬傷,就連天然氣豐沛的美國都在盤算電力供應問題,因此提醒未來政府務必正視電力供應短缺危機。

房市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