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品質、屋齡哪個影響耐震?震後牆上出現「裂縫」別緊張 專家傳授在家自我檢測

image source:Pexels
文/陳彥羽
台灣位於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交界上,時常因為板塊運動發生地震,也因此讓民眾更在乎防災相關的居住知識。先前有名網友在社群論壇上發問,房屋的屋齡和施工品質,哪個因素比較容易受到地震影響倒塌?
施工品質、屋齡哪個關鍵? 網友給一時間點:法規的影響最大
網友表示,自己有看到房屋倒塌的照片,但好像都是獨棟,而其周邊的其他建築似乎仍完整。於是想到,像這樣的房屋是否耐震的安全問題,影響的因素是當初的施工品質還是屋齡?或有其他因素,哪一個影響比較大呢?如果買中古屋的話,能查到的也只有登記的屋齡,施工品質似乎沒辦法判斷,若發生毀損有請求賠償的對象嗎?
貼文一出後,釣出不少網友紛紛出來回應,「要看啥時蓋的,921後法規有大改,以前圍束筋都亂綁啊,921倒的大多都是圍束筋出問題」、「法規的影響最大,舊的建築就算真材實料,因為法規沒有這麼嚴謹,最多也只有60分」、「當然施工品質為首要啊」、「你看地震會倒的,是把主牆結構拆了」。
震後牆面裂縫是警訊? 結構技師:從寬度和延伸裂痕判斷
每當有地震發生後,論壇上也會出現不少網友詢問,牆面在地震後出現裂縫,擔心害怕此裂縫是警訊,民眾該如何在家替房屋做自我檢測?對此,土木結構技師陳勤傑表示,可從縫隙的寬度和延伸的裂痕來判斷,若縫隙寬度超過0.3mm,裂痕又是45度角的話,代表這種裂縫牆面,未來必須承受較多的地震力,等於耐震力會降低,即使粉刷也無用,必須灌漿補強。
不僅如此,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指出,牆壁裂縫可分為兩種,一種為混凝土的表層粉刷層因冷熱急遽變化導致龜裂,另一種則是因為法規限制內的地基泥土不均勻所導致,基本上並不會影響結構安全,只是外觀不好看而已。
此外,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戴雲發曾在受訪時建議,民眾可依3步驟為住家結構健檢,第一為觀察整棟大樓外觀,第二為大樓柱子是否有嚴重裂縫、混凝土剝落、或鋼筋外露等現象,第三為住家大梁、大柱或是剪力牆有無斜45度角的裂縫。若有以上狀況,代表結構恐已受到影響,應立即請專業結構技師進一步勘驗。
【用數據陪你成家】
尋覓有溫度的心靈避風港,更多的我們👉 https://linktr.ee/housedaily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