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台北半百老屋也能賣150萬單價?台北人的購屋悲歌
image source:張旭嵐
文/張旭嵐
大直街43年的老公寓電梯式塌陷,彷彿電影動畫般畫面令人震驚,其中還有不少是剛入住的屋主,頓時有家歸不得,掀起了大家對於老屋問題、基地工安的關心。
住台北真的只能買老屋嗎?觀察今年台北市的房屋交易資料,扣除店面透天產品,單價最貴的老屋交易,是大安區的華美大廈,16.5坪小宅物件,以總價2558萬來算,單價高達154萬,重點是它的屋齡已經年過半百,52歲的小宅還能創下高單價交易,到底它有甚麼過人之處!?
就算不是天龍人,在台北工作的人應該對仁愛路四段的綠蔭大道都不陌生,仁愛路素有「官道」美稱,仁愛路上名宅豪宅林立,住戶非官即貴,地段好,環境優之外,華美大廈,是仁愛國小、仁愛國中學區,買家買小宅,不排除是為了子女卡學區,方便設籍而鋪路。
在台北想住這區 近八成買30年以上老屋
不過老實說,台北市老屋交易量多,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台北一直都是台灣本島屋齡最老的城市!根據不動產資訊平台今年的第二季的交易資料,台北市的住宅交易平均屋齡為33年,而30年以上老屋交易占比最高的是松山區,占了該區的78.4%,士林也有77.6%,信義區75.9%,且這三區的平均交易屋齡都在38年以上,士林區甚至逼近40年。
▲最新公布的Q2數字,台北市12個行政區以屋齡占比依序排名出爐。(資料來源: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
image source:《網路溫度計》製圖
台北發展的早的幾個區域,包括民生社區、天母還有東區,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仍然很值錢,不僅價格好,同時也很惜售搶手。盤點這些交易,扣除了可能為了危老、都更等整合型交易外,自住或出租的交易也不少,主要這些開發得早的鬧區,或優質生活圈,學區效益高,生活機能便利,公寓華廈等物件的公設比低,CP值高,讓預算有限,但又想卡位鬧區,享天龍門牌的屋主而言,市區老屋總價較新屋低,反而成了入住台北的一線希望。當然若具備交通方便,有知名學區優勢的市中心物件,租賃需求大,更是包租公樂於現階段置產出租,並等候未來都更的機會。
相對來說,台北以外的世界,就顯得親切友善許多!觀察第二季資料,全台平均交易屋齡最年輕的縣市,就要屬新竹縣,平均僅20年,比較天龍國的老氣沉沉,新竹縣的交易,更顯得充滿健康和活力,而竹北房價又年年飆升,難怪聲勢頗有取代台北,成為新天龍國。
台北房價高 卡位市中心只能買老屋或小宅
不過如果能買新,誰想買舊?台北市預售新案動輒百萬,甚至150萬以上的開價,自動形成了一個隱形門檻,小資家庭若沒有富爸爸幫忙,或者捧到金飯碗,想住台北就只能買老屋或小宅。
住過老屋的人都知道,台灣環境潮溼,加上管線品質,20年以上的房子,難免都有壁癌、漏水等問題,買了老屋,都必須得先換掉老舊管線,重新全面查漏、防漏才安心,裝潢成本也高於輕屋齡物件。
不可諱言的,買老屋、住老宅,最讓人擔心的不僅是屋況老舊,還有安全問題,雖然多數專家都說,鋼筋水泥的建築結構,住到50至60年不是問題,不過每當地震樓塌,還有大直整棟地基塌陷的畫面歷歷在目,論誰購屋時都不想賭上身家和性命。
為何都更腳步始終跟不上防災的腳步?
利益未能達到共識,當然是最大問題,許多精華區一樓具店面效應,要說服老房東放下現成收租利益,勢必得有更高誘因,加上過去許多老宅還有陽台外推,空地增建,地下室占用,頂樓加蓋等既得利益,若重建所有利益分配得打掉重練,因此多數住戶在還沒有迫切危機出現前,寧可維持現狀。
不過回過頭來,老屋無罪,大直民宅下陷無關屋齡,建築工安導致的損害,就算得以無償重建,這場飛來橫禍,也打亂了四百多人的安定人生,受災居民恐怕得過上五年無家可歸的生活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房產溫度計》立場】
【數據助攻・陪你成家】
尋覓有溫度的心靈避風港,更多的我們👉 https://linktr.ee/housedailyview